当前位置:北京亮视线 >> 行业新闻 >> 全球唯一生物塑化标本展馆12月底与成都市民见面

小小科普馆 精神新家园

时间:2015年11月30日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济南) 点击: 字体:

小小科普馆 精神新家园

小小科普馆 精神新家园

小小科普馆 精神新家园

山东政法学院大学生为辖区老人辅导电脑知识

小小科普馆 精神新家园

辖区幼儿园孩子到社区科普馆参观体验

小小科普馆 精神新家园

辖区幼儿园孩子到社区科普馆参观体验

外面寒风凛冽,内部温暖如春。几位老人坐在椅子上,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科普阅览屏播放的科普节目。这是记者在历下区燕山街道和平路北社区科普馆看到的一幕。

在历下,像和平路北社区这样的科普场馆还有不少。近年来,历下区科协借助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东风”,加强科普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科学普及工作,居民科学素质有了长足进步,全区连续三次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A 将社区科普融入居民生活

你见过社区里的科普馆吗?近年来,社区科普体验馆因其具有科学趣味、贴近生活、立体直观、互动体验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历下区通过在社区建立科普馆,创造性地将科普服务融入社区生活,让市民在生活中领略科学的魅力,自觉接受现代文明知识的洗礼,形成崇尚知识、崇尚科学的良好社区氛围。

科普馆就是一间独立的场馆,里面有很多科普设施?想到科普馆,大多数人很可能有这样的印象。然而在和平路北社区科普馆的所见所闻,却令记者耳目一新。在和平路北社区科普馆,记者看到,这里的社区科普完全与居民生活融为一体。不仅科普图书馆、科普电子阅览室、科普体验馆、科普阅览屏、科普大学等一应俱全,而且该社区还将这些科普设施整合进了日间长者照料中心,老年人在休息的同时,可以读书看报,观看科普阅览屏,在社区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科学知识的熏陶。“我和老伴基本上从早到晚都呆在这里,不仅能获得基本的生活服务,还能观看收听科普节目,陶冶身心。”76岁的社区居民李先生告诉记者。

不过,和平路北社区科普馆并没有把科学知识普及对象局限于老年人。在和平路北社区科普馆,记者看到,科普体验馆分为科普视听、少儿益智、健康生活和安全防灾4大主题展区,共设21件展品,包括可以播放科普影片的屏媒,可以点读科普知识的智慧生活墙,让儿童体验物理知识的手摇闪电、无皮鼓、手摇雅各布天梯,贴近生活的比腕力、垃圾分类投篮、模拟驾驶,测量身体指标的血压计、身高体重测量仪,介绍交通安全标志的欢乐交通牌等。“科普体验馆的展品设置覆盖了少儿科学知识、生活科学常识、人体健康关注、日常安全知识等方面,充分考虑到了从儿童到老年人各个年龄段的科普需求。”和平路北社区居委会主任陈玉介绍说。

“不管人在天南海北,最终都要落脚到社区。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越来越强烈,在社区建立科普馆,为居民普及科学知识,不仅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科学素质,更为人们提供精神家园。”历下区科协主席李云鹏说。B积极拓展社区科普新空间

去年12月落成的和平路北社区科普馆是历下区第一座社区科普馆。放眼全市,社区科普馆尚属于新鲜事物,由于对资金、场地和社区成熟度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普及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在采访中,李云鹏表示,此前历下老城区内的社区办公条件有限,之前有类似的想法也无法实施,直到近年,历下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扩大服务用房面积、提升社区服务条件的民生工程,历下区科协抓住这一机遇,提前谋划,与街道(办事处)加强沟通,积极争取科普场地。“在得知燕山街道要改造和平路北社区的消息后,我们立即主动联系办事处负责人,提出科普体验馆的建设计划,介绍建馆的积极意义,尽快落实建设资金,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并帮助街道和社区克服各种实际困难,因而建馆场地在制定社区改造计划时就得以确定。”

经过改造,和平路北社区服务用房由原来的几十平方米扩至1600多平方米,二楼专门开辟出一间100余平方米的房间作为科普体验中心。陈玉介绍,从2月份“开门纳客”以来,几个月时间接待居民700余人次,为提升居民科学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体验中心内的科普视听、益智、健康生活和安全防灾等内容备受家长和孩子的欢迎。”

以和平路北社区科普馆为样板,历下区科协组织各街道领导和社区干部参观学习,动员有条件的街道和社区因地制宜,积极建设形式多样的科普场馆。

历下区科协每年确定一个积极性高、具备条件的社区,作为科普馆建设的典型示范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比如文东街道和平路社区今年主动提出要建设科普体验馆,并在有限的服务用房中拿出150平方米用于场馆建设,我们将其作为区科协今年的重点项目,投入启动资金30万元予以扶持,另外街道投入30万元,市科协支持10万元,使建设资金和场地都得到了落实。”李云鹏告诉记者,和平路社区科普馆已完成招标,明年1月有望建成并投入使用。C 多部门“携手”建设主题科普馆

当前仅仅组织常规性科普活动,已不能满足居民日益高涨的科普需求。李云鹏表示,“近年来,历下区一直在探索多部门联动协作的模式,建设主题科普馆。”

2012年10月,历下区建成现代化大型垃圾转运站,与之同时建成的“历下区青少年环卫科普教育基地”,还义务担负着科普宣传和教育的任务。在这个800平方米的环卫科普教育基地里,利用声光电等技术,通过时空隧道的形式,展示从古至今的环卫发展史,增强人们的环卫意识,提高人们的环卫素养。现在,它已成为历下区中小学环境保护科普教育的课外基地。

而结合洪山中水处理站的建设,历下区科协和环保局建成了环境科普教育基地。走进教育基地中心场馆,可以看到该场馆共分三层,上面一层是展厅、下面两层为中水站实体展馆,全展厅分为序篇、水环境篇、大气篇、噪声篇、放辐射篇、环保知识普及篇、新能源篇、低碳生活篇和环保互动区、天幕投影区、电子留言区等部分。只要完整的参观一遍,几乎所有的环保知识就都能浏览一遍,“目前,教育基地已经开始接受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的参观预约。”


2014年,历下区科协与区科技局合作,在华强电子大楼共同投资建设了具有科技馆性质的科技展厅。“从建设计划、项目论证,到科技展厅建设,我们全程参与,密切合作,用较小的投入,产生了较大的效益。”李云鹏表示,建成后的科技展厅成为周边科技人员、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开展科普活动的又一处新的场所。

此外,历下区科协还主动向区教育局提出了在有条件的学校建设较高标准科技馆的建议,得到了积极响应,确定投资500万元首批建设11所学校科技馆。目前,这些学校科技馆已陆续开工建设,明年初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历下区还在失地农民服务中心建设了科普活动室,泉城路街道鞭指巷社区正在进行科普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下一步,还将联合辖区内的大中专院校,挖掘更多的辖区资源为居民服务。”李云鹏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许凯 通讯员 张颖)

  • Copyright © 亮视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3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