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亮视线 >> 行业新闻 >> 延安多处抗战文物遗存将设三维虚拟展馆

凤凰古城苗绣展馆 游客大赞“最美景点”(3)

时间:2015年08月21日 信息来源:红网(长沙) 点击: 字体:

向秀平在《锦绣堂》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

没办法,火点着了我是必须燃烧的

“我拼命去赚钱,就是为了养活我这个赔钱的爱好。”其实多年来,向秀平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她希望以自己的行动去为苗族文化的传承做点贡献,哪怕燃尽一生,她都无怨无悔。所以尽管经历了几十年的起起落落她心中那梦想的火苗从来都没有熄灭过。

由于对苗族文化的热爱,多年来,向秀平只要一有机会她就会听苗族老人家讲古歌。古歌的内容深深的吸引着她,从盘古开天辟地到苗族部落的大迁徙再到新中国成立苗族人民迎来了新生活,每一个细节都在她的脑海里形成了一副生动的画面。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受汉族文化的冲积,年轻一代不断外出务工,来听老人讲古歌的人越来越少了,随着这些老人的渐渐老去,也许古歌也要随他们一同被埋葬。向秀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种强烈的使命不断敲打着她的内心。于是她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些沉默的苗族史诗让更多人听到,并且让人们记住它。“可是单凭我一己之力我该怎么做呢?”这成了摆在向秀平面前的一道难题。

从2008年到2013年,在经营酒店期间向秀平不断从游客那里做调查,据她统计这6年的时间里她已向35万名游客做过调查。而这些游客中90%都有一个共同的遗憾。他们说,凤凰是苗族聚居地,可来到这里苗族文化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映像,对这个民族的东西了解的太少。结合自己的调查,向秀平决定,她要把包罗万象的苗族古歌用苗绣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才能长久保存,通过生动的苗绣才能让古歌的内容为人们所记住。于是经人介绍,她与苗族画师石惠云一拍即合。用向秀平的话说:“我们各自都在这条路上探索了太久,终于在适当的时候相遇了,这是命运的安排。”

石惠云开始根据古歌的内容将图案画在布上,向秀平则从朋友那里借来了一间空房子,并找来48为手艺精湛的绣娘。这幅巨大的苗绣作品终于在2011年3月得以动工。向秀平回忆说,因为同样对苗族文化的热爱,大家都一门心思的扑到这上面。我们每天买米买菜都是用箩筐去挑,开支很多大,我把这些年攒的钱都用到这上面来了,可是后来还是不够。开弓没有回头箭,眼看原本准备的钱一天天花完,向秀平决定把家里的一块地皮和一个门面卖掉,还把自己的银饰店一次性租给别人,然后用这些钱继续维持。她说:“我的绣娘们每天刺绣到深夜也没人喊累,到冬天的时候每个人都冷的发抖,有的手上还长了冻疮,看着他们冻得像香肠一样的手指在绣布上来回穿梭,心里一阵阵酸痛。可是我们又没条件装空调,后来我就给她们每人买一个小火炉放在前面。可是房间里全是丝线和布匹十分担心不小心起火。于是每个人都万分小心,就算是离开一分钟都要把自己的火炉提走。”

向秀平还记得其中有一条龙由于配色的不理想,反复拆了3次,花费了4万多元才做出最后满意的效果。她说:“朋友听说我把地卖了在搞这个都来看个究竟,当他们到我们的工作室时都很惊讶。几十人的房间整整齐齐地放着各种材料,除了穿针引线的摩擦声外几乎听不到别的声音。”当这幅作品终于完成时,大家像等了几个世纪一样的欢欣鼓舞,因为其中的酸t甜苦辣只有经历的人才最清楚。

游客认真观看绣娘刺绣

民俗展厅

纯手工刺绣的苗族服装受游客欢迎

我的飞机已加好油了,可是没有起飞的跑道

2013年,向秀平注册了湘西古歌百绘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过精心筹备,她的第一家展示店——《锦绣堂》终于在2015年7月31日在位于凤凰古城的文星街开业了。她多年收藏的数万件精美苗绣在这里与世人见面,而那幅苗族《古歌》成了镇店之宝。文星街并不是凤凰古城里游客集中的地方,但向秀平告诉我们据不完全统计,开业当天她的店里就接待了400多位游客。她不厌其烦地向游客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着苗族古歌的内容,不少游客还用笔认真记录。她说:“有一个北京来的小学生,逛了一天古城走到我店里本来已经很累了打算休息,可看到我给别人讲解时他又立马挤了进来,还问了我很多问题,他的父母看了很高兴,说你这里是他最感兴趣的景点。”“听到这话时,泪水都在眼睛里打转,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啊!”看着自己特制的账本向秀平一脸欣慰。而这账本记录的不仅是销售了多少钱,她清晰的记住了每一个购买者的姓名、年纪、来自哪里、购买了什么、有什么意见······她说:“这些都是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能够告诉我他们为什么喜欢我们的苗族文化,他们对苗绣产品还有那些期待,他们会将我们的苗族文化传播到哪里。”

在《锦绣堂里》,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珍贵的苗绣藏品,买到纯手工的苗绣产品,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苗绣了解到神秘多彩的苗族文化。“我昨天把在这里拍的照片发了朋友圈,好几个朋友要我帮他们买点纯手工的苗族首饰呢!这不又来了。”来自广西的杨女士一边挑选首饰一边说。客人越来越多,按理说是谁都会乐的合不拢嘴了,可是面对络绎不绝的客人向秀平却开始发愁了,她说:“有时候一下子来的人太多,没办法只好暂时关门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我的飞机已加好油了,可是没有起飞的跑道”她说:“用这句话来形容我现在面临的状况也许最适合了。”原来她的担忧源于当前的经济瓶颈和场地困难。她说:“目前的店面是租来的一栋老式民房,由于年久失修,之前装修布展就花了近60万元,还只是粗略的弄了一下。还有员工的工资和每天的开销,我银行里还有几十万的债呢。而且这里场地太有限了,可以利用的面积不到150平米,光是我们的苗绣《古歌》藏品都不能够全部展示出来,更别说我们的产品了。这里是临时租来的,没有一个稳定的场地我总是没有安全感。每次游客一多连来回相让都困难,我们现在人手也很有限,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藏品有时候只好关门谢客。”说到这里这个别人眼里的女强人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无助。

当得知国家对传统名族文化产业,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支持政策时,向秀平又看到了希望。于是她又积极地到当地关部门询问,她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不会放过,能争取的我都尽力去争取。我们的团队是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而裁员,这一路大家都是相互搀扶着走过来的,我要对得起大家对我的信任和帮助。”

2015年3月向秀平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个人模范”,作为湘西苗绣的传承人,向秀平说:“再多的奖杯都是属于过去,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可以挂在墙上的荣誉,而是让苗绣和苗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如果说我是为了这个梦想在燃烧,只要我们的苗族文化能够薪火传递,生生不息,那么耗尽我所有的光和热都是值得的。”

作者:施雨润苗

  • Copyright © 亮视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362号-1